文化艺术

哲理画创始人丨王家春:禅意入墨,淡写人生

 微信图片_20241015031859.jpg

王家春,哲理中国画创始人。西安美术学院党委书记、澳门国画院名誉院长、陕西省政协常委、陕西省社科联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,西安交通大学、西北大学、陕西科技大学、中国延安干部学院、澳门城市大学兼职教授。

曾获陕西省第二届最具文化影响力十大杰出成就人物、陕西省2012十大慈善之星、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年度“人美年度艺术家”等称号。     


其创作的“哲理中国画”独辟蹊径,将丰子恺的意境、齐白石的童趣有机结合,质朴天真、哲理趣生、清新隽永、意味悠长,被誉为挂在墙上的“心灵动力”。以“画说经典”的方式,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。

王家春说:“画画可以使我的身心和工作都得到很大的提高,身心健康,工作才能更加有条理性。我的画就是把传统文化优秀的东西用画面表现出来,使大家都能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到精神的营养。”


微信图片_20241015032141.jpg

作为中国哲理画创始人,学哲学出身的王家春多年来从哲学家的角度出发,以人生感悟入画,在画中思考,创作出了很多富有哲理的作品。他画面中所呈现的哲学思想,并不是教科书中那些深奥的学问,而是非常通俗易懂的道理。

他的画作是没有年龄、性别、受教育程度限制的,是人人都能欣赏、参悟的。他以幽默的语言、耐人寻味的哲思入画,构图虽简单、质朴,构思却非常巧妙,能让更多的观众与读者从中受惠。


微信图片_20241015032217.jpg

◆ 行万里路,读万卷书。黑发不知勤学早,白首方悔读书迟。一日无书,百事荒废。读一本好书,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。
微信图片_20241015032301.jpg
◆ 会劳逸结合的人,才会赢到最后。工作量若人人都超过负荷,紧张和劳累就成了“百病之源”,如果硬挺下去,必然积劳成疾,贻害健康。

微信图片_20241015032338.jpg
◆ 生活往往使我们变得焦躁不安。白天有阳光,夜晚有星星,晴天有白云,雨天有风声。有道是:“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凉风冬有雪,若无闲事挂心头,一年四季好时节。”

微信图片_20241015032413.jpg
◆ 人生在世,不如意者十之八九,面带微笑,挺直胸膛,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名家评论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Expert Review

家春是当代中国画坛上为数不多的在丰子凯道路上前行的画家,多年来,家春以哲学家的思考画了很多富有哲理的画。家春的这些画显然不是追求审美上的境界或者意趣,他是过哲学的境界和意趣去唤醒人们在审美上的新的感受,这种视觉的或观念的转换,超越了一般绘画审美的范围,如果说,一般画家的绘画是愉悦,那家春的画就是思考。

——陈履生 国家博物馆副馆长、著名美术批评家



有机缘欣赏到王家春的哲理中国画。每一幅都充满的空灵与智慧,能让人在烦嚣的生活中安静下来,好好洗涤一下自己的心灵,好好静思一下。尽管他的哲理画与丰子恺的画异曲同工,我倒认为他那朴拙的哲理画更能契合现代人的生活,更能让现代人有所反思。家春先生却把他的画作拿来义卖,所得悉数用诸慈善事业。其实也是"悲智双运"的最佳写照。


——李焯芬 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院长、中国工程院院士



王家春画有滋补心灵之功效,如果你不是信手翻翻,真的看进去了,我说的滋补功效会在你的心灵发生作用。
王家春绘画所要表达的正是千百看来华夏文化的主体思想,进退自如,大小由之,无可无不可。丰子凯曾作《护生画集》,造福众生。王家春画劝人向善,慰抚人心,功与子凯一同。我喜读王家春绘画,在于其游于艺,更富理,还能慰藉人们的心灵,时代需要这样的画。


——怀一 《画风》主编、新文人画著名策展人和出版人画家、评论家



王老师的画,觉得他每一幅画都彷如有独立生命,蕴藏了能量的。画风虽然简简单单,没有奢华的,但画中隐藏的哲思,淳厚不失温柔,恰好是一把梳子:当你心烦意乱,抓头爬腮,王老师的画可以理顺你躁乱的心灵。让你的心境回归淡泊和平静,带出的那种正向能量。


——杨玳诗 英皇证券集团董事总经理

微信图片_20241015032527.jpg

◆ 酒能壮胆,有度为好。茶能长智,人生滋味细品个中。


微信图片_20241015032559.jpg

◆ 人胖人瘦,各有千秋,各有好环,活出自已的特点,让别人去说吧。


微信图片_20241015032632.jpg
◆ 该休息时且休息,该放下时且放下,心宽才能体健,心静才有花艳。

微信图片_20241015032741.jpg
◆ 不知道就不知道吧,是鸿鹄,就翱翔蓝天,是燕雀,就穿梭树林。定好自己的位,站好自己的岗,未尝不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。如果天生一个燕雀,非要让它学鸿鹄翱翔,也许得到的不是快乐,而是痛苦。



画画就如种粮

文/ 王家春



齐白石曾说,他就是个农民,画画就像种地一样。一天不去种地,感觉就不舒服,一天不去画画,感觉就是浪费光阴。有齐老爷子的诗为证:“铁栅三间屋,笔如农器忙,砚田牛未歇,落日照东厢。”他的毛笔就像锄头一样,在绘画的大地上耕耘,从晨而始,不知不觉,太阳已经走到了西山,落日的余晖照在了齐老爷子家东厢房的窗户上。这样的场景本身就是一幅富含哲理的水墨画。老先生诗写了,画未画出来,如果真把这个意境画出来,又会是一幅经典之作。
这里,老爷子讲的是“画画和农民”,画家要像农民一样勤劳,每日劳作,不可虚度光阴。
而我在这里,又进一步解读出一层意思:画画不仅要像农民一样勤劳,更要像农民种粮一样用心。
过去农民种粮,离不开锄头、镰刀等各类农具,一个种粮“好把式”即便使用最普通的农具也可以把庄稼照顾好、多打粮食。反过来,如果一个农民没有过硬的种植技术,即便使用的农具镀上金,依旧种不好田,获不得好收成。
画画也一样,画家的笔、墨、技法,就如农民的农具,目的只有一个,能够画出好画。如果总是夸耀笔墨如何老道,技法如何高超,但画不动人,没有生命力、感染力,这样的画家笔墨再好,也就是一件“镀了金的农具” 而已,就如“只有好看的农具但不会种田的农民一样”,他照样不是一个好画家。
从这个概念上,画画便和种粮连在了一起。
而我,总认为自己像农民一样,老老实实,用土家肥,用机井水,不打农药,不用激素,把自己的田种好。打出来的粮食,不管品种如何,一定要无毒无害,富有营养,让人们食用后,得到精神的滋养。
其实,这也是艺术的本质。食粮有两种,物质的食粮营养着我们的身体,艺术的食粮营养着我们的精神。两样都不能缺,缺了任何一样,人生都不会幸福。所以,人类创造了艺术,是为了滋养我们的精神,好使精神同肉体一同成长,让人成为一个更加完美的人。
因此,我要好好把粮食种好,不去种有害的、有毒的、对人精神没有营养的粮食。老老实实种田,只求人们食用后,能够有所滋养,给自己图个福报。
从这个意义上,我在画画,其实是在耕种精神的田园,生产精神的食粮。


——选自《王家春哲理中国画》

微信图片_20241015032840.jpg

◆ 大海不争高,百川而归之。古诗云:“百川归大海,何日复西归”,高者的应该跟水一样。


微信图片_20241015032923.jpg◆ 纵有天大的本事,自己也担不起自己,只有贵人和朋友相助,人生才能有所作为
微信图片_20241015032958.jpg◆ 不与人斗,心中自有清风明月
微信图片_20241015033031.jpg◆ 静坐蓄精气,闭目养精神。给想像插上翅膀,飞向野外,观灵山秀水、望天高云淡、攀泰山华山、听飞瀑松...
微信图片_20241015033104.jpg

◆ 打铁还需自身硬,如果一个人在遇到困难时,或在逆境中,就把希望寄托于别人或借助外界的某种力量,把所有的赌注押在别人身上或外界,是永远也走不出困境和逆境的。







    服务热线

    82713622

    企鹅号(邮箱同号):

    2403527552


官方公众号